提案提出者: | 林峰 | 提案号: | 0429 | |
标题: |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的建议 | |||
提案内容: |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共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南通提出了“碳达峰六大行动”,构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主要问题 (一)技术不成熟。部分绿色低碳技术虽然已处于商业应用阶段,但大部分先进技术仍不成熟,如氢能“制、储、运”技术仍面临重大挑战;技术迭代速度较快,部分原材料和高端核心装备组件仍依赖进口;技术转化效率低,科技创新与产业链之间的脱节问题依然存在。 (二)技能人才缺失。当前高校在“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上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战略型科学专家、复合型人才稀少;相关培训不足,仅有少数高校设立了绿色技能培训中心,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也未涉足该领域,导致绿色职业技能培训不足,产业人才短缺。 (三)转型成本高。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采用新的设备和技术,如可再生能源设备、节能设备等,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维护成本高于传统能源设备,导致运营成本增加。 (四)市场需求不足。一方面是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导致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不高,不了解绿色产品的优势和环保特性;绿色产品的价格通常高于传统产品,影响了市场需求。 二、对策建议: (一)鼓励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突破。定期向各地市、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征集绿色低碳共性技术难点和技术需求,以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污染治理、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温室气体减排、高端核心装备组件等领域为重点,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选取典型行业和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并广泛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强化人才支撑,培养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战略科技人才。人才是推动绿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建议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强相关专业的建立建设,培养一批具备绿色制造理念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大力吸引外部专家团队来我市就业,在科研经费、项目申报、荣誉称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另一方面,遴选优质培训机构组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制造技能,了解绿色制造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为企业的绿色制造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优化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企业绿色转型合力。目前南通市已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如绿色化改造项目、绿色资质认定奖励等。建议一方面加大绿色化改造项目的地区覆盖面,目前如东县的企业则无法享受绿色化改造政策补助。另一方面,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苏州市对认定为“近零碳工厂”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组织“能效之星”企业评比并给与奖励资金,激发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热情。同时建议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重点企业政策宣讲“送上门”、解读政策“面对面”,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政府普惠性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绿色转型成本。 (四)需求导向,多措并举释放绿色消费潜力。加强对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正面引导,综合运用媒体广告、公益活动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加强绿色产品的宣传,提升公众绿色消费的意识水平,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健康、低碳、环保的产品。制造企业、线下商场、电商平台建立绿色产品购买指南或绿色产品专区,提升绿色产品认可度、辨识度。推出绿色低碳产品消费激励办法,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绿色积分、直接补贴、降价降息等方式激励绿色消费,有效释放绿色消费潜力。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协办: | 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 |
答复日期: | ||||
答复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