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杨俊华 | 提案号: | 0428 | |
标题: | 关于加强我市海洋产业规划,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建议 | |||
提案内容: |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有有识之士提出了“海洋经济”这个概念;到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水产品总量已连续35年位列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全球三分之一,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而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构成主体和基础,也是海洋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我市海洋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生产总值连续增长,2020年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迈入“万亿”大关,2024年高开稳走全年进。据统计,2023年我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为2500亿元,占全省1/4,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1/10和1/4,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海洋经济规模位居全国主要沿海城市前列。2024年,我市船舶海工产业产值规模更是创造历史,突破2000亿元。沿海成为我市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关键变量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尽管我市海洋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全国其他沿海兄弟城市相比,除了船舶等产业外,我市海洋经济总量仍较低,海洋开发也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南通特色,这限制了我市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因此,现阶段加强海洋产业规划,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海洋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加强我市海洋产业规划 (一)全市一盘棋,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明确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动员全市上下一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目标,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全国全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二)完善海洋产业政策体系与保障机制。 统一组建专门负责全市海洋产业规划的议事协调机构,全市统一部署、统筹。制定和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建立健全海洋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如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完善海洋基础设施等。 (三)利用现有区位优势、港口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我市拥有海域面积8949平方公里、海岸线276公里,全方位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同时,我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滨江临海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要把现有的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海洋产业优势。 提到向海发展,必然离不开港口。我市有洋口港、海门港、通州湾、吕四港这四个省级港区,要因地制宜发展临港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产业,统筹资源,错位发展,一体共生。同时策应上海,着力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陆海经济统筹,根据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海洋渔业和海洋服务业,加大新能源应用。同时,还要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增强。 (五)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 在加强海洋产业规划时,应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引进,比如:与知名大学合作共建新校区;学校开设相关海洋产业课程;加强海洋产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建立完善的海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海洋事业,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海洋发展局 | 协办: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部 |
答复日期: | ||||
答复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