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顾云娟 | 提案号: | 0427 | |
标题: | 关于健全青少年肥胖监测体系防控青少年肥胖症的建议 | |||
提案内容: |
一、青少年超重肥胖症患病率及其原因
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数可能超过2.5亿。中国青少年的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 发生原因与饮食结构变化,如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户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学习压力,快餐文化流行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二、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症的危害 超重肥胖症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次,还会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学业。 三、防控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症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青少年肥胖症防控不仅关乎青少年的个人健康和幸福,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其中,建立健全青少年肥胖监测体系是防控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基础工作。 一、明确监测体系的目标和内容 1.目标:掌握青少年肥胖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评估肥胖防控政策的效果,为制定和调整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内容:1.身体指标:身高、体重、腰围、体脂率等。2.健康行为: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睡眠时间等。3.社会环境:家庭饮食习惯、学校体育设施、社区运动环境等。4.健康结局: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二、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负责制定监测标准、技术指导和数据分析。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数据上报。体育部门提供运动干预支持,推动学校和社会体育设施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高热量、高糖食品的监管,营造健康饮食环境。 三、完善监测技术和方法 1.标准化测量工具:制定统一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测量标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2.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青少年肥胖监测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分析和共享。 3.定期监测频率: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超重和肥胖学生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 四、加强学校层面的监测实施 1.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流程。配备专业的测量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校医或体育教师。 2.健康教育结合监测:向学生和家长普及肥胖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根据监测结果,为超重和肥胖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3.数据上报与反馈:学校定期将监测数据上报至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相关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向学校反馈结果和改进建议。 五、开展社会宣传和参与 1.公众宣传:通过媒体向社会宣传青少年肥胖监测的重要性。 2.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监测过程,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提供家庭健康饮食和运动指导,帮助家长改善家庭环境。 3.医疗机构的介入:鼓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宣教,同时进行简易的体检,早期发现小胖墩,进行合理的减重生活方式指导。 六、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 1.政策保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青少年肥胖监测的法律地位和实施要求。 2.资金支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监测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数据分析以及科研立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七、定期评估与改进 1.评估机制:定期对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进行核查,确保数据质量。 2.动态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监测内容和方法。结合新技术和新政策,不断完善监测体系。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协办: | 教育局,体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
答复日期: | ||||
答复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