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陈鲁 | 提案号: | 0422 | |
标题: |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游新版图 | |||
提案内容: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位于大江大海交汇点上的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和文旅资源。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加速突破行动为抓手,深入挖掘江海特色,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旅游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文旅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仍存在明显差距。
一、当前我市全域旅游工作面临的主要短板 (一)文旅融合不够,缺乏地方特色。南通市文旅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挖掘和创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未能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与苏州、无锡等相邻地区的自然资源同质化严重,文化影响力又相对较弱,张謇文化等地方特色并未有效转化为优质的文旅产品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标志,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特色,难以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和消费。 (二)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纵观全市旅游产品,只有1个5A级景区,没有国家级度假区。良好的资源禀赋与其效益发挥并不相对称,旅游景点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更新和升级,小型景点较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休闲度假产品,如大生纱厂等工业遗址开发停留在观光层面,未形成文化体验产业链。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三)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影响力。相较周边旅游城市,南通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旅游热度一般,在区域市场竞争力不强。而在时下热门的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南通的旅游品牌推广呈现单点发力、各自为阵的现象,以散点式的营销为主,缺乏有系统有爆点的营销体系。南通旅游品牌在政务媒体营销上有待加强,在景区及企业自主营销上有待整合,旅游达人和自媒体营销有待引导。 二、建议 (一)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旅融合度。深入挖掘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开发、线路设计、节庆活动等各个环节,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以张謇故居、张謇纪念馆等为基础,开发“张謇之路”主题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深度了解张謇的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IP,提升南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吸引力。加快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开发具有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将狼山、濠河、南通博物苑等核心景点进行主题串联,将南通蓝印花布、板鹞风筝制作等非遗特色形成规模化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特色小镇。 (三)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整合南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核心价值,打造统一的南通文旅品牌形象,设计富有创意和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制作精美的南通文旅宣传片,在社交媒体平台、视频网站等进行广泛投放。与旅游博主、网红达人合作,邀请他们来南通体验文旅产品,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宣传推广。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协办: | 南通文旅集团 |
答复日期: | ||||
答复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