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陈春娟 提案号: 0455
标题: 关于提升南通地区文化馆书画展示效能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提案
提案内容:
  一、提案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书画艺术作为其中的璀璨瑰宝,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基因与智慧,其传承与发展关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育。然而,当前书画艺术在传承与普及层面面临诸多困境:中小学书画教育呈现碎片化态势,教材内容浅尝辄止、泛泛而谈,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认知;社会层面,除少数有书画兴趣基础者外,绝大多数民众对书画作品的欣赏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层面,难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与艺术价值。
  市县区文化馆作为书画作品展示与普及的重要阵地,其现有展示模式存在“曲高和寡”的问题。多数观众面对陈列的书画作品,因缺乏专业引导,无法辨别作品优劣、理解艺术特色,导致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与“集佳作展示、观摩欣赏和入门学习于一体”的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
  二、问题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书画教育体系不完善,碎片化的教学难以让大众形成系统的书画知识架构,无法真正走进书画艺术的世界。
  2.文化馆展示与解说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讲解,观众在观赏时难以知晓作品的优劣、特色与亮点,导致对书画作品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三、建议措施
  为破解当前书画艺术传承与普及的难题,充分发挥文化馆的阵地作用,让书画作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增强大众文化自信,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解说体系,增强作品可读性
  推广二维码解说模式:在每件书画作品旁设置专属二维码,扫码后可呈现丰富的解说内容,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创作年代、尺寸等)、艺术特点、创作背景、与同类作品的对比分析等,让观众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设立固定时段讲解服务:每天安排固定时段,由专业讲解员对馆内书画作品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仅要介绍作品本身,还要结合书画历史、技法等知识进行拓展,引导观众从专业角度欣赏作品,解答观众的疑问。
  (二)优化作品陈列,便于观摩学习
  书法作品分类陈列:将相同字体的书法作品集中展示,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分别归类。在每类字体区域设置说明牌,介绍该字体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及代表书法家等,便于观众对比学习,掌握不同字体的特点。
  绘画作品特色介绍:对于获奖绘画作品,在作品旁设置专门的介绍牌,详细阐述作品的特色亮点、创作理念、技法运用以及获奖原因等。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解读,让观众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优势所在。
  (三)打造综合平台,融合展示与学习
  将文化馆打造为集佳作展示、观摩欣赏和入门学习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除了上述的解说和陈列优化外,可定期在馆内举办书画入门讲座、技法体验等活动,邀请专业书画艺术家进行指导,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有机会参与到书画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书画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四、预期效果
  希望市县区文化馆能结合以上建议,可以逐步试点,让文化馆的书画作品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改变“曲高和寡”的现状。观众在观赏中不仅能欣赏到佳作,还能学习到书画知识,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