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施健 | 提案号: | 0453 | |
标题: | 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 |||
提案内容: |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城市水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宜居生活环境需求的重要民生工作。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着力补齐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短板,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然而对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要求,我市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板块之间发展不均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不合理,规模与区域发展需求不匹配,乡镇管网覆盖率偏低、运维管理粗放等问题,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要实现污水提质增效,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高目标规划定位,加快设施建设,补齐硬件短板 (一)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科学修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优化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布局,解决区域间污水处置能力不平衡问题,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高效和安全运行。针对江苏省污水排放新地标,科学制定提标技术方案,增强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和新兴污染物去除能力。 (二)推进管网全覆盖。实施“污水管网攻坚行动”,全面排查管网空白区,推进各类排水户按要求截污纳管,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应纳尽纳。结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摸清污水管网本底,做到排查范围全覆盖,问题隐患无遗漏。根据排查问题清单,开展老旧管网、雨污混接和水体沿线合流制溢流口防倒灌改造,增强污水收集能力。 (三)提高污水系统韧性。聚焦系统安全,充分考虑进厂水量波动、工业废水接入、系统事故应急等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带来的冲击,针对各污水处理厂各自独立承担本服务范围内的污水处理任务的实际,充分考虑各污水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保障性。 二、完善监管体制,推进厂网一体,提升运维效能 (一)加强设施建管养护。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维护单位的监管。运维单位应健全工艺管理、设施养护、水质监测等制度,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规范运行。按照规范要求频次,对污水管网开展巡查、疏通、排查,整治管道淤堵、错接、渗漏、破损等问题。 (二)推进“厂网一体”长效运维。建立“源、网、厂”和“建、管、护”一体化管理机制,由专业企业统一负责源头排水户、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养护。推动住宅小区内部管网养护工作委托城市生活污水管网专业化运维单位负责。完善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污水管网GIS系统,城市生命线监管平台,实现管网运行实时监控和高效管理。 (三)构建按效付费机制。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进出水水质,构建以CODCr、BOD5、氨氮等关键污染物削减量为核心评估体系的管网运行维护绩效考核体系和付费体系,对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联动按效付费,实现从“按量付费”向“按效付费”转变。健全以全成本核算为导向的污水处理费用价格形成机制。 三、保障长效投入,加强科技支撑,推动公众参与 (一)保障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将城镇污水治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基础设施用地和建设运营经费。积极争取中长期国债和专项债支持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资污水基础设施,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 (二)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支持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创新实力、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减污降碳成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投入,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技术,推动污水处理厂向绿色低碳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环保课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普及污水处理知识和技术;鼓励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向公众开放;切实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提高老旧小区雨污改造支持率,提高居民阳台车库排水、沿街店铺污水乱倒整治自觉。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住房城乡建设局 | 协办: | 发改委,生态环境局 |
答复日期: | ||||
答复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