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陈晓露 提案号: 0448
标题: 借力“苏超”热潮,盘活城市“金角银边”,建设惠民球场,打造活力南通
提案内容:
  借力“苏超”热潮,盘活城市“金角银边”,建设惠民球场,打造活力南通新闻出版界陈晓露近期,江苏足球超级联赛(“苏超”)如火如荼,我们南通队的优异表现,不仅点燃了江海大地的足球激情,更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热潮。体育场内外人潮涌动,相关消费显著提升,“体育+”效应日益凸显。这为我们提升城市活力、完善公共服务提供了绝佳契机。如何将这股“热浪”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流”?我认为,盘活城市闲置的“金角银边”,建设免费开放的多元化球场,是提升城市体育氛围、惠及广大市民的务实之举。
  
  南通建设惠民球场的现实需求与独特优势
  1.“苏超”点燃热情,设施供给亟待扩容:南通支队的出色战绩极大地激发了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参与足球等球类运动的热情。然而,现有的公共球场(特别是免费或低收费球场)数量与分布,难以满足骤然增长的需求,高峰时段“一场难求”现象普遍。
  2.城市更新潜力巨大,“金角银边”待激活: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推进,我市存在不少未被充分利用的“边角地”——如高架桥下空间、街头绿地间隙、社区周边闲置地块、滨江/河带状空间、老旧设施改造预留地等。这些空间往往位置便利、可达性高,却因面积小、形状不规则而被忽视,是建设小型球场的理想选址。
  3.政策东风强劲,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国家与省市层面持续强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公园绿地等建设健身设施”。我市建设“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目标,也迫切需要更多触手可及的健身场地支撑。
  4.体育赋能城市,综合效益显著:建设免费球场,不仅能直接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提升健康水平,更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并可能带动周边消费,形成“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社会受益”的良性循环。
  盘活“金角银边”建设惠民球场的具体建议
  为将机遇转化为实效,我提出以下操作性建议:
  1.全面普查,精准规划“潜力地图”:建议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联合住建、体育、园林及各区政府,迅速对市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金角银边”地块进行系统性普查登记。建立动态数据库,评估其面积、位置、权属、环境、交通可达性及建设球场(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的可行性,绘制全市“社区球场潜力地块地图”,为科学布点提供依据。
  2.试点先行,打造可复制的“南通样板”:选取不同类型(如桥下空间、社区边角绿地、滨江带)的3-5个代表性地块,作为首批示范项目。建设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灵活多元:根据地块条件,建设五人制足球场、半场篮球场、多功能笼式球场(可切换篮球、网球、羽毛球等)、乒乓球台区等。*经济实用:地面首选悬浮拼装地板、丙烯酸等耐磨、安全、维护成本低的材料;围网确保安全通透;配置基础照明(满足夜间使用)和简易休憩设施。*智慧赋能:探索通过小程序实现场地使用情况查询、公益时段预约(如需分流)等功能,提升管理效率与用户体验。
  3.创新机制,保障“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多元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体彩公益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如企业冠名赞助)+社区共建”的投入机制。明确政府主要负责场地基础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施维护和运营。*属地管理:建成后,球场原则上移交属地街道或社区,纳入网格化管理。可探索与周边学校、体育社团、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承担日常巡查、简单维护和秩序引导。*免费为主,公益导向:明确球场核心属性为“公益免费开放”。管理规则上墙公示,倡导市民爱惜公物、文明使用、错峰共享。
  4.融入特色,提升球场“江海韵味”:球场设计可巧妙融入南通元素,如“蓝印花布”纹样的围网装饰、张謇体育精神的名言展示栏、江海风光的背景墙等,使运动空间成为彰显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承办单位: 主办: 体育局 协办: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